南京多管齐下解决“停车难”:10大停车矛盾突出片区系统整治!
随着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,停车难成为许多大中城市发展中的“痛点”。近年来,南京下大力气探索解决“停车难”等城市病,今年以来,更是把夫子庙等10个停车难问题突出片区综合整治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,通过创新举措、系统治理,为解决全市停车难探索一条新路子。
系统思维,推动片区综合整治
停车难,根源是“车多位少”。
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去年底,南京江南六区机动车保有量达144.7万辆,停车泊位总量约103.2万个,仅静态停车泊位缺口就超过40万个,供给和需求严重不匹配。特别是在主城区的一些老小区,停车更是难中之难。
记者注意到,和过去着眼于一条街道、一个小区简单做“加法”,哪里缺停车位就在哪里就地增加停车位供给的思路不同,这一轮停车难整治,南京划定了10个代表性片区,分片区进行系统整治。
10个片区中,玄武区兰家庄、秦淮区四方新村、建邺区大南湖、鼓楼区龙江片区等主城居住密集区占到大多数,同时河西儿童医院周边、夫子庙等重要城市功能区也被列入整治范围。
以龙江片区为例,南至清凉门大街、北至草场门大街、西至龙园西路—湛江路、东至龙园东路—凤凰东街的这一片区,总面积不过约1平方公里,集聚了1.2万户、3.66万人口,片区居民机动车保有量达到7680辆,停车泊位缺口2089个。相关部门据此制定了地下空间挖潜,增加泊位供给,建设停车诱导,提升资源利用等整治思路。
通过新建改造停车场、机关企事业单位错时开放停车场、道路划设夜间泊位、协调片区周边可开放停车场等举措,新增泊位1879个,弥补了90%的停车位缺口。
“从整个片区着眼,综合分析停车需求缺口、昼夜通勤流量等数据,同时,排出了区域内可供停车设施的建设空间、机关单位公共停车资源等,通过区域统筹,找到停车难的最佳解决方案。”鼓楼区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分类施策,精准制定解决方案
不同片区造成停车难的原因各异,治理对策也必须因地制宜。
面积0.6平方公里的河西儿童医院片区居住人口仅有不到2000人,机动车保有量不到400辆,但由于儿童医院吸引了庞大的就诊患者及陪护家属,原设计的1000个地下、地面停车位远不能满足需求,到了正常门诊日,医院周边道路都成了“临时停车场”。
为解决河西儿童医院停车难问题,建邺区、河西管委会已经把增加停车设施列入计划并启动相关项目,结合周边学校、公交场站等设施建设,新建4处停车场,增加约2300个泊位。
位于建邺区的大南湖片区,则是老旧小区集中的居住密集区,片区人口5.7万人,夜间基本停车位需求1.58万个,近期停车位缺口约2100个。根据计划,片区范围内将新建6处公共停车场,提供1465个泊位,同时通过在湖西街、南湖路施划泊位,夜间限时服务居民停车,基本可以满足片区居民停车需求。
记者了解到,南京整治10个停车难突出问题片区工作启动以来,在市、区各相关部门统筹推进下,目前已经取得积极成效。
鼓楼区针对老城居住区停车位不足、新建空间有限问题,积极协调片区内学校、商业综合体提供泊位,专供居民夜间停车,实现了夜间闲置车位高效利用。
秦淮区积极探索夫子庙片区停车智慧管理,结合步行街创建,开发建设夫子庙智慧停车系统,通过“夫子庙一键游”微信公众号,公众可以查询或接收闲置停车位信息,提高寻找车位的效率。
玄武区、鼓楼区目前也已经分别启动锁金村片区、环南大片区综合治理方案研究,相关区域停车难问题将有效缓解。
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按照计划,我市将通过新建、挖潜、管理等多措并举,按照为民办实事目标,确保完成10个重点片区停车难整治任务。
在停车设施建设上,计划新建公共停车场(34处、8432个泊位),改造现状停车设施(7处、1219个泊位),施划部分道路路内泊位(13处、525个泊位),有效增加停车设施供给。
在挖潜停车资源方面,推动政府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全天候开放停车服务(3处、204个泊位),利用部分住宅小区、企事业单位停车泊位实现错时共享(8处、843个泊位),挖潜商业配建夜间对外开放停车泊位(18处、2200个泊位),实施路内泊位夜间限时服务居民停车(1283个泊位),协调挖潜片区附近停车资源夜间服务居民停车泊位(天目路和龙江片区共6处、1506个泊位),进一步提升片区停车泊位供给总量。
创新举措,打开停车难治理突破口
停车难问题之所以成为“老大难”,因其涉及到社会各方不同意愿诉求,需要局部利益和公共利益的相向调整。
“错时停车是治理停车难的重要举措,我们也在大力推动,但实际工作中部分机关单位不是非常配合,协调难度很大。”城区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,在拓展片区停车供给上,他们做了大量协调工作,一些大中学校、商业综合体已经同意把夜间闲置停车设施提供给居民,“如果有明确的政策制度,这项工作推进会更加有力。”
记者获悉,目前我市正在考虑制定鼓励机关单位开放公共停车资源的相关制度,在制定硬性要求的同时,给予相关单位一定扶持,比如与公共停车场统一收费标准等,把更多停车资源潜力释放出来。
在公共停车设施建设方面也有亟待解决的课题。有些单体地下停车场建好以后,长期车辆少,“吃不饱”,多数市民还是习惯把车辆就近就便停放在路边、地面,加上夜间路边车位停车收费低甚至不收费,更加剧了这些地下停车设施闲置的现象。
对此,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建议,制定完善管理收费政策,避免停车设施冷热不均现象。用市场化办法,引导民资、国企等更积极地参与地面停车楼、地下停车场等停车设施建设,更好地满足市民群众停车需求。